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212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10-18 14:32:20  来源:枣庄市文广新局  作者:文宣

 尊敬的闵凡利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 浅谈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2006年,我市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负责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申报等工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切实保障;各区(市)也相继设立非遗工作的专门机构、工作人员,建立起市区联动、协调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整理线索,摸清家底,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标准,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制度及评审程序,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我市现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项(柳琴戏、鲁班传说),省级31项,市级25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16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我市13处展馆入选山东省首批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台儿庄运河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专家论证通过,为贯彻实施好《台儿庄运河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相关要求,2018年争取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专项保护资金30万元。目前,专项资金已到位,大运河核心区域非遗调研、整理、保护工作已逐步展开。

坚持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采取政策扶持、社会宣传等方式,合理开发利用伏里土陶、齐村砂陶、草编、柳编等生产性非遗项目,努力实现产业化,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非遗文化品牌。发挥台儿庄古城、滕州红河湿地、峄城万亩石榴园等景区溢出效应,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推动旅游产业特色提升,不断丰富文化带业态布局,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互动、良性发展的良好格局。比如,为更好地打造古城非遗展示平台,先后邀请外省市优秀非遗项目在古城进行展演,2018年6月9日—18日,台儿庄古城首届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八省与直辖市的30余项优秀非遗项目在台儿庄古城集中亮相,收到良好效果。在山亭石板房、红山峪民俗村、滕州葫芦套等传统村落,通过重新规划和修复,引入非遗生产性项目,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有效拓宽了保护思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指导,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升社会和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3188822

    联系人:张春霞     

      

 

                                      

                                                                           2018年10月17日

 

 

 

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信息中心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