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文化事业 > 艺术天地

推进戏曲进入校园的思考

时间:2016-12-12 11:00:42  来源: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者:文宣

    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进入校园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戏曲进入校园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推进戏曲进校园”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大中小学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推进戏曲进入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戏曲进入校园的意义重大

   在大中小学开展戏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感情,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当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戏曲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有利于戏曲艺术的普及和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戏曲以唱、念、做、打、舞,通过生、旦、净、末、丑,来表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戏曲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特征,包含了特有的民族气质,不仅有历史爱情经典的《西厢记》、《牡丹亭》等,更有歌颂民族精神的《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表现爱国情怀《秋瑾》、《红灯记》等,以及体现正义惩恶扬善的《赵氏孤儿》等等。通过开展戏曲进入校园,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进一步增强其历史责任感。

    (二)培育学生戏曲审美能力。中国戏曲剧种数多达300多个,其中许多剧种在剧目、表演技法、声乐和器乐等方面,都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戏曲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表现当地特定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具有独特的戏曲之美。推进地方戏曲进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地方文化,接触、认识、了解戏曲,有利于学生能够发现戏曲之美,提升学生对戏曲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地方戏曲观众与戏曲新秀。目前在戏曲的观众群体中基本上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要使戏曲艺术薪火相传,不仅有人演戏,更要有人看戏,必须培养未来的观众。通过戏曲进校园工程,把学校做为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地,让学生从小接受戏曲文化熏陶,能够为戏曲发展培养一大批受众群体。同时开展戏曲教育,让学生学习戏曲知识,学唱经典片断,能够培养和发现更多的艺术新秀,为戏曲传承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二、戏曲进入校园的路径探索

    戏曲进入校园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选择适宜剧种、剧目,采用校园环境熏陶、重点学生培养、搭建青少年展示平台等三种方式方法,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一)校园环境熏陶。校园环境熏陶指在校园内营造有利于戏曲发展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师普及戏曲知识、提高戏曲文化素养,拓展戏曲文化视野。一是利用戏曲校本教程普及戏曲知识。教育、文化部门要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戏曲校本教程的编制,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地方剧种的唱腔、板式、音乐、民间班社、演出团体、代表剧目、代表人物等。二是欣赏学习地方戏曲唱段。学习地方戏曲的音乐知识、唱腔和代表性唱段,从而掌握戏曲的主要板式、唱腔和艺术风格等。三是营造校园戏曲环境。通过校园网站、校内广播、教室黑板报、举办讲座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制作戏曲动漫、手机app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戏曲知识、听到戏曲名曲,从而喜欢戏曲,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四是做好“一校一年一场戏”演出。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与财政、教育部门合作,将“一校一年一场戏”活动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中办文件精神做好“青少年题材专项创作规划”,为学生选择和创作排演融入当代精神与审美特征,适宜不同年龄段观看的,反映民族精神、弘扬正能量、振奋人心的儿童戏曲或青少年戏曲剧目。

    (二)重点学生培养。重点学生培养指专门针对对地方戏曲有兴趣,在表演、演奏等方面有天赋的学生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培育戏曲艺术苗子。一是在校园内建设戏曲社团,成立学生剧社。组织爱好戏曲的学生,邀请戏曲表演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担当老师,传授学生传统折子戏,学习戏曲的唱、念、做、打、舞和手、眼、身、法、步等表演程式,组织编写排演适合学生演出的小型戏曲剧目,让学生登台演出,逐渐掌握戏曲的表演程式、人物形象等。二是深入剧团体验生活。利用节假期,组织优秀青少年表演者参与剧团的排练,同时通过学生的深入生活,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三是做好戏曲苗子的深造。对在学习过程在发现的有潜质的学生,文化、教育部门积极与戏曲院校联系合作,采取各种形式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深造学习,为当地院团培育艺术新秀。

    (三)搭建青少年展示平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举办各种展映展播展演展览和品详鉴赏传唱活动让优秀文艺作品走进青少年”。一是学校通过举办校园艺术周、戏曲知识竞赛、学生戏曲展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表演团体以各校学生剧社为依托,以剧场为社会实践基地,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入剧场演出,鼓励借鉴青春版《牡丹亭》经验,改编传统剧目,打造学生版剧目,做到学生来演戏、演戏学生看。

    三、存在问题分析

    在戏曲进校园推进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例如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社会的支持等各种问题。经费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会随着政府工作力度加大会逐渐解决,目前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学生爱上戏曲、做好戏曲传承的保障。

    (一)激发学生的热情。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一体进程,青少年学生有着更为广泛的娱乐选择,戏曲进校园,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学生,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呢?一是在教学上不要仅采取传统的口传心授,而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戏曲动漫人物等方式,让学生感觉不到枯燥无味。二是选择一些浅显易懂、曲调动听、易于上口的优秀唱段,在作文上组织学生尝试创作小剧本,体会表演场景和角色冲突。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制作戏曲APP和戏曲角色小游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逐渐喜欢上戏曲课,从而爱上戏曲。

   (二)做好家长支持学习戏曲的工作。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对戏曲不认可,认为戏曲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陈旧的东西,没有必要学,不如学习其他艺术跟上时代潮流,因而会消极应付或抵触戏曲进校园。首先在戏曲进校园之前,面向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家长对戏曲进校园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向一些家长进行宣传,通过对戏曲发展脉络、剧种、剧目、行当、乐器等全面介绍,让家长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人的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瑰宝----戏曲传承下去。

   (三)编制一部好的教材。戏曲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这样对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材是一课之本。如何编写一部好的戏曲教材,是戏曲进校园的基础。首先要对戏曲教材做统一规划,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不同的。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不同方式的教材。小学生就要采取以图代字,画面精美,语言生动,富有童趣;中学生可以采取动漫人物,紧跟时代感,让学生不感觉枯燥,同时可以精选一些优秀剧本,让学生体会经典;大学生可以增加理论研究、传承保护等方面内容。

   (四)在师范类大学开展戏曲必修课。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戏曲必修课,提供大学生学习戏曲的平台,从理论到时表演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多欣赏戏曲、感受戏曲,从而爱上戏曲,为这部分学生将来走上课堂、走上讲台传授戏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戏曲进校园,是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措施之一。学生时代就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时期给青少年学生注入戏曲艺术细胞,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就对戏曲有亲和力,戏曲就有了新生代观众基础,戏曲进校园,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潜在的观众群体和传承人。但是戏曲进校园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取得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党和国家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和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

 

分享到: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