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文旅工作以创新求突破,28项工作排名全国第一,44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全省新增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5A级景区,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越办越好。艺术创作再攀高峰,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文华大奖”,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两夹弦小戏《公鸡过寿》、群舞《村里来了新书记》荣获“群星奖”,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一;京剧《燕翼堂》、杂技《弈》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杂技“金菊奖”。
2022年,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创新推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公布首批10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非遗工作会议在山东举办,“山东手造”品牌持续打响。公共文化服务凸显创新实效,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异彩纷呈,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有序推进,城乡书房建设亮点频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持续擦亮,山东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始终位居全国首位,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探访足球起源文化之旅”对外推广活动等展现齐鲁文化魅力,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运营提速提质。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日前,山东推出提振文旅消费十条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文旅行业发展信心。面对文旅行业“复苏势在必行、过程路阻且长、提振行则将至”的发展态势,2023年,山东将计划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其中,将大力开展消费提振行动,通过惠民措施配套、节事活动拉动、加强客源招徕、优化消费环境等政策推动文旅消费快速复苏、扩容提质。
今年,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补助,各市共同发放1亿元以上文旅惠民消费券,合力撬动200亿元以上文旅市场消费。同时,落实好一季度旅游景区门票减免政策,在省级财政7000万元奖补的基础上,各市或延长首道门票减免时间,或加大非国有景区补助力度。将创新举办“畅游齐鲁乐享生活”旅游年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围绕一年四季、重要节假日,加强策划引爆热点,提升活动引领力;高水平办好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黄河大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彰显特色,持续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地方特色节事活动。聚焦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市场复苏,省级财政统筹5000万元对客源招徕予以奖补。
今年,山东将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动一批地标性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运营。将择优推荐省级重点文旅项目不少于100个,厅重点文旅项目不少于200个,年度计划投资额不低于300亿元。要持续开展“百亿惠千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专项行动,将评定180家文旅强企,持续为文旅企业雪中送炭,年内全省文旅产业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惠及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
2023年,山东还将积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打造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加强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片区及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片区建设,构建文化“两创”物理空间布局。
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山东将大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继续实施跋山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琅琊台遗址等考古发掘,以及“来远”舰水下调查等重大考古项目。支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创办《海岱考古》专业学术期刊。
此外,山东将实施品牌“强音”行动,推进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宣传。重点面向韩国、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客源地,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与旅游宣传营销;探索“文艺出海”“文创出海”“文物外展”等新模式、新路径,办好海外“欢乐春节”、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香港文旅推广周等重大活动;参与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海外旅展活动,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合作,实现“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