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讯联播

山东手造 匠心枣庄 | 台儿庄区做活“手造经济”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7-17 09:54:56  来源:枣庄改革 政研  作者:

近年来,台儿庄区聚焦打造“山东手造”活态传承新模式,通过手工艺资源与景区、园区、云端等紧密融合,努力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使“手造经济”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起爆点”和“加速器”。









推动手造“进景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是依托古城平台,引进非遗项目。以实施“非遗+”工程为切入点,在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工艺振兴名录、老字号名录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手工艺项目、博物馆文创项目,制定手造进景区产品目录。台儿庄蚕丝被制作技艺、运河木偶竹猴、鲁南玻璃制作技艺、泥沟青花布印染等多种手造工艺品纳入景区常态化展示销售,逐渐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热销产品。二是发挥集聚效应,助力消费升级。依托台儿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文化遗产公园,搭建“山东手造”产商融合发展平台,先后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两届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七届台儿庄古城大庙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把传承手造工艺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山东高速共同打造国内首个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高速服务区,在服务区内设立手造专区,成为游客自驾途中感受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的“打卡点”。三是聚焦产品体验,创新活态传承。以古城大衙门街为主体打造“手造文化”特色街区,入驻了丝绒小鸟非遗传习所、胡家大院扎染体验馆等100余家手造特色门店,为游客提供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聚焦让青少年成为手造传承的主力军,设计推出巧手剪纸、陶艺制作等特色“研学游”体验课程,年接待青少年学生5万余人次,2022年1月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推动手造“进园区”,让文化产业兴起来









一是引导企业抱团发展。以文旅产业为龙头带动,放大手造产业聚集效应,推动运河印象文旅小镇、创客空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园区内优势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相互配套、业态互补。目前,园区已吸纳150家文创企业、27家信息服务与软件外包企业、400余家电商加盟入驻,其中文化类企业400余家,占比66%,实现营业收入   8.3亿元。二是壮大手造产业链条。加快传统手造工坊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台儿庄手工蚕丝、泥沟青花布印染、穆柯寨酒等一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率先转型,将传统工艺项目做大做强。比如,枣庄市谭氏丝绸有限公司通过加强与种植户的合作,建设南洛百亩桑田“现代蚕桑示范基地”,不仅解决了蚕丝原料问题,带动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30余人。三是完善版权利益保护。台儿庄版权贸易基地是国内第四个国家级版权交易公开市场,该区借助基地积极探索手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举措,综合运用版权登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认定等多种方式,推动手造产品开发、品牌打造。比如,枣庄福砭堂砭石制品有限公司通过版权贸易基地注册“福砭堂”“惠生活”等10余种商标,带动年销售额近千万。









推动手造“进云端”,让品牌营销火起来









一是打造云景区,创新数字文旅。推进沉浸式智慧旅游服务,实施鲁南皮影、柳琴戏等数字再现工程,利用5G技术,对景区博物馆进行云端布局,实现360度全景网上游览。组织非遗项目和手造企业积极参加山东省“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山东省“非遗购物节”等线上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艺。二是利用云平台,做好数字推介。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开通台儿庄非遗抖音、快手官方账号,通过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网店销售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冯家驴肉等项目在快手、抖音平台直播带货,单场在线观看人数1万余人,累计销售额60余万元。台儿庄区“乡村好时节·山东夏至面暨台儿庄黄花牛肉面文化体验活动”入选2021年度全省文旅企业网络营销优秀案例。三是发展云商品,打造数字文创。推动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创意产业“搭台唱戏”,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创立台儿庄古城“梦的礼物”文创品牌,推出近百个系列、数百种文创产品的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探索数字藏品开发运营模式,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相继推出“古城夜景”、《运河护航队》首套数字藏品,助推台儿庄古城IP、大运河城市IP实现商业变现。


分享到: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