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市文化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加大文化投入,实现文化惠民的又一标志性举措。建成后的市文化馆博物馆,无论馆容馆貌、设施设备,还是功能定位、服务保障,在我市文化场馆发展历程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弥补了新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阵地配套的短板,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地标。今年以来,我们依托新馆建设优势,组织人员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场馆全民艺术普及、文化文物展览等功能,全面落实好免费开放工作,服务枣庄市民幸福美好生活,服务枣庄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试运营以来,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新馆推出了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烘托节日氛围、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体验活动。我们利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了非遗过大年欢乐闹元宵活动、冬春文化惠民“鲜花迎新春”花艺培训活动,举办了《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全市广场舞培训、女性健康大讲堂、“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迎六一”儿童书画展、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群众文化专场宣传推介等。活动中我们还研发了一批特色文创产品,不断提高文化场馆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受到市民朋友的广泛喜爱。
为适应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我们积极推进数字化场馆建设,搭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市博物馆开发了“掌上枣博”微信小程序,借助文博云平台分类呈现、深入解读文物藏品,实现了馆藏文物对参观者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和沉浸式体验。市文化馆整合群众文化云、公共文化云及自媒体海量资源,打造市级数字文化平台,推出了多项公益服务活动,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开展。组织了《“山东手造·匠心枣庄”精品非遗展播》、《文化战“疫”·“艺”路同行》群众文艺作品“云”上展播,《文化“枣”知道·云课堂》,内容涵盖美术、戏曲、音乐、文学、民俗、传统文化等多门类课程资源,极大丰富了市民朋友疫情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采用幻影成像、场景复原等新生代多媒体数字手段融入实物展示,突出群众参与性和体验性,形式生动活泼,目前已打造为我市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新亮点。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努力打造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文化传承新高地;通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热爱文化艺术,致力文艺事业的市民朋友参与加入,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文化供给,不断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