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伫立着大汶口文化时期
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城址
这座五千年前的城究竟是什么模样?
那里的人过着怎样的日子?
“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
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300多件(套)珍贵文物
首次集中向公众展示
一起在展览中寻找答案↓↓↓
文明之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
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
本次展览汇集了岗上遗址最新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精选300多件(套)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这些国宝是首次集中向公众展示。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漷河之畔、上下求索;第二部分,区域中心、最大之城;第三部分,棺椁臻备、礼制滥觞;第四部分,探源岗上、考古中国)讲述岗上遗址的探索历程、距今5000年左右的古环境气候、城址状况、先民生活,以及以棺椁制度、器用制度为代表的东方丧葬礼制,远古时期的文化交流互动,最后站在世界文明史的角度阐释了以岗上遗址为代表的同时期重要遗址如何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岗上遗址是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都邑性聚落址,距今5300-4300年。岗上遗址首次发现于1952年,历经几代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2020年9月-2022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岗上遗址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包括夯土城墙、壕沟和高等级墓葬,以及以钺为代表的玉石器、成套成组的陶礼器等。揭示的城址是目前大汶口文化时期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城址,在城址内外发现的两处分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具体而微地揭示了海岱地区聚落社会分化过程,家庭、私有制和早期国家起源都昭然可见。岗上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我们在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早期国家起源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展现了五千年前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城市、社会分化、权力集中等文明现象,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代表了早期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并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大收获;是近些年来山东考古工作者擦亮“海岱考古”品牌、扎实推进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