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飞蛟:2023年,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径,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和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此作为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作为全市文旅战线深入基层、心系百姓,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具体表现。截至11月18日,枣庄市2164个行政村居,已完成送戏下乡2360场演出任务。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在机制上求突破。
----“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益”的文化惠民机制逐步完善。面向全市开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文化下乡”模式,变“派单式”为“订单式”,全面满足群众文化诉求。
----精品文艺演出与群众文化演出相互融合。演出以专业院团为龙头,庄户院团为主导,将300余场演出任务交给枣庄市艺术剧院和滕州市柳琴剧团演出,让群众欣赏到专业水平的高质量文艺演出。组织庄户剧团评比,选拔出优秀庄户剧团队伍参与巡演,大大提高了“戏曲进乡村”演出质量和演出效果。
----督导检查力度不断增强。不定期、不定点的对活动开展质量现场跟踪检查,并对活动开展回执单以及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对计划内演出村居时间、地点、节目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惠民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在形式上求创新。
----拓宽演出形式。将“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与“黄河大集”、小戏小剧展演活动、“周六剧场”以及百姓大舞台相结合,与非遗艺术进校园、非遗展演展示相结合,与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相结合,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呈现丰厚视听盛宴,展示戏曲之美、文化之美,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推动艺术精品创作。围绕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题材,连续创作了关于移风易俗的剧目《摆大席》,关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剧目《帮忙》《老拧劲上任》,关于乡村振兴的剧目《誓言》《希望的田野》《乡村直播间》,关于乡村文明建设的剧目《过寿》《贤孝家风》《两全其美》等一系列优秀原创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欣赏性,为群众送去优秀的、正能量的、高雅的文艺演出节目,用高质量的作品提升群众幸福感。同时,也进一步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是在宣传上求全面。将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工作贯穿在每场送戏下乡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活动“前”,提前与镇上村里沟通,通过村级广播大喇叭、转发村级微信群、张贴宣传海报、发布微信公众号、播放文化惠民宣传音频、直播、抖音等新老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观看率。活动“中”,增加互动环节,设置有奖问答等环节,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活动“后”,利用现场回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活动开展意见建议,提高文化活动的幸福指数。注重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戏曲进乡村和文化生活幸福感结合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合力。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年初工作任务,加大督导力度,做好“戏曲进乡村”和提升群众幸福感工作结合文章。一是鼓励专业艺术院团及各庄户剧团采取切实措施,深挖潜力,立足基层、继续做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二是鼓励戏曲演艺团队走进校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全市大中小学生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爱好。三是加强独具地域特色艺术精品创作。继续挖掘国有文艺院团和庄户剧团的创作潜力,聚焦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题材,推出更多具有枣庄地域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