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客户端刊登《山东枣庄: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报道我市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柳编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赵秀梅在制作柳编。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右)边创作边传授徒弟刻绘技法。
8月10日,在枣庄市薛城区葫芦刻绘非遗工坊,“周氏葫芦刻绘”非遗传承人周建华在直播推介葫芦刻绘作品。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谢爱军在制作古琴。
8月10日,在枣庄市市中区传统古琴制作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王新娟在调试古琴。
8月10日,在枣庄市山亭区非遗展示中心,工作人员在直播推介非遗作品。
山东省枣庄市共有109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