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枣庄市聚焦群众期盼 增进民生福祉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7-06 09:41:39  来源:枣庄发布  作者:

  7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焦“六大提升工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枣庄市聚焦群众期盼 增进民生福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吉忠   市政府副市长

孟 文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爱云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 雷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孙中礼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增进民生福祉,是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发展新形势和群众新需要,市委市政府今年将提升民生福祉工程作为“六大提升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大投入,创新工作举措,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坚决兑现民生承诺。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疫情深刻影响,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落地、确保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实现124.7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6.2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6.7%,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实施重点群体保障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群众就医服务水平、改善城镇生活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等“八项提升行动”,将民生福祉提升工程细化、实化、具体化为38类、71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办,切实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快、好事办实,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71项民生福祉重点工作任务中,已有26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余45项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一、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一是精准落实就业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5万人次,实现城乡公益性岗位上岗1.54万人。实施开展“创业枣庄·乐业鲁南”系列活动,新增城镇就业2.01万人。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带动就业3775人。二是修补社会保障短板。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由每服役1年补助4500元上调至5000元。全市290家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100%。三是加强妇女儿童群体关爱。已为1.37万名适龄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1.33万名低收入适龄妇女购买“两癌”保险。争取各类资金40万元,建设10所留守儿童成长站,目前已全部完成选址。

  二、持续强化特殊群体兜底帮扶。一是提高救助标准。2022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已在2021年基础上提高10%以上。二是加大残疾群体救助力度。建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21处,为141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向808名残疾儿童和疑似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三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成改造敬老院3处,新增护理型床位500张。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机构增至26家,上半年发放高龄津贴约2000万元,拨付老年人优待补贴资金278万元。

  三、持续提升公共基本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普惠教育水平。新开工中小学(幼儿园)33所,已完工6所。提升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能力,新增校车9辆,制定公交线路46条,周末班车79辆。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减免费用3502万元。二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村卫生室设备配置水平,目前全市1496所村卫生室完成智慧随访设备配备,1211所村卫生室完成康复理疗设备配备。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全市共设置互联网医院4家,7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8家三级公立医院均实现检验结果线上查询。三是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启动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枣庄市第六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13万元,用券60.94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59.12万元,间接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组织4.9万名群众参加“云走齐鲁线上万人健步走”活动,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598场,送电影3619场。

  四、持续改善城乡群众人居环境。一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185个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6089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15户,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52.7%。新增农村清洁取暖11.2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8户、供水管网升级改造159个村。二是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建改造“口袋公园”61个、公园游园12处、城区生态街巷67条。向社会错时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6235个,新建停车位3528个。三是建设提升管网、路网、公交网。新增城市集中供热194.8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6.1公里、燃气管道66.87公里;启动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9条。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8.78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129.11公里。BRT税郭东延工程正在进行站台框架施工;B4线东延工程正在进行站台框架施工;T2线改线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智能设备调试。

  五、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综合水平。一是上线运行“政务服务地图”。编制运行政务服务地图,实现2500个办事机构信息实时查询、动态调整;持续提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比率,目前市、区两级全程网办率分别为97.9%和98.7%。二是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已梳理首批无证明事项清单1220余项,实现333类高频证照直接共享,155类在线核验,107类直接查询,92类证照(证明)手机亮证。三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市新建改建便民警务站37个,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建成微型消防站16处。部署开展“雷霆打击·利剑护航”和社会治安大清查大整治“净风”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每天出动1200余名巡逻警力,重点围绕夜市、烧烤摊、夜面店等人员聚集部位加大夜巡力度和密度,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营造安全稳定治安环境,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六、持续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市民生福祉提升工程专班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督查推进、信息宣传3个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围绕全市民生福祉发展大局,督促指导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细化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共同落实各项政策。二是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质效,常态化落实政府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接听热线电话制度,收集群众在就医、社保、教育、养老、住房等领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部门,明确整改时限,抓好跟踪督办,形成“扎口受理、闭环办理”工作机制。三是完善调度督导机制。对重大民生事项,健全完善定期调度、随机检查和专项督办等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确保抓实干成、落地见效。组织民生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拟定督查方案,精准开展督查,全力推动民生事项落实。四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民生福祉提升工程工作要点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市实际,反复征求财政部门意见,统筹把握财力和群众需要,确保通过积极作为,当年能够完成。切实履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体责任,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民生建设,为民生改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答记者问


01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当前疫情形势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各级财政正全力落实稳住经济大盘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发放汽车、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券,等等。也就是说今年财政面临减收增支的因素比较多,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如何应对这种紧平衡状态,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提升民生福祉?

  孙中礼:今年以来,我市坚定落实中央、省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加大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扩大“六税两费”减免范围,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预计影响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

  财政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当前紧平衡的状态,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重头戏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对企业扩大投资、更新设备、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是重大利好,将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财政部门加强与税务部门、人民银行的配合,在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的基础上,科学调拨资金,确保退税政策及时落实到市场主体。截至6月底,全市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亿元,其中我市承担10.94亿元。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本轮减税降费政策,中央安排1.2万亿元一次性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落实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政策。我市共争取18.87亿元,占全省规模的2.4%,上述资金全部下达到各区(市)。另外,在区域性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上,今年成效比较突出,如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争取5.17亿元,为近年来最大规模,较上年增加1.5亿元。三是守牢基层“三保”底线。突出财政的公共属性,优先保障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支出,特别是把基层“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今年各级继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同时加大存量资源资产的盘活力度,用好绩效管理等方式,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保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占比稳定。四是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行常态化的财政支出通报制度,督促各区(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新增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截至6月底,省财政下达我市的89.84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全部发行完毕,已支出57.2亿元,支出进度为63.7%,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加快债券支出进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用好债券资金。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所有民生资金纳入直达资金范围,推动直达资金及时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上半年全市直达资金规模73.94亿元,已支出44.23亿元,支出进度为59.8%。


02
齐鲁晚报记者:今年以来,民政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孟文: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聚焦群众期盼,围绕群众需求,紧抓快干、提速增效,推动各项民生基本保障措施落实落地。

  一是以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提高了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截至6月底,共发放城乡低保、城乡特困救助资金3.32亿元。改革临时救助制度,对急难型临时救助严格落实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并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今年以来,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61.55万元,救助1226人次。创新构建“枣发现”“枣响应”“枣服务”的“枣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格局,设计“枣救助”应用小程序,汇总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专项救助政策,实现助困、助残、助老、助医、助学、助业、助居、法律援助8类专项社会帮扶政策一码知晓,社会救助申请在线办理。我市申报的枣庄市《创新三“枣(早)”机制   打造“枣救助”工作品牌》、滕州市《“滕爱您”社会救助品牌》,分别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市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和县级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在全市范围开展社会帮扶政策“六进一提”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及时性、精准度和人民群众对社会帮扶政策的知晓率。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物质+服务”的新型温情救助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9236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探视访问、照料服务、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二是以拓展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为着力点,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速推进枣庄市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滕州光大美铭康养温泉小镇、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山东银光福源养老康复中心、枣庄亲和源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康养产业项目,连续3年获评“山东康养服务十佳品牌”。指导薛城区完成10处助老食堂选址、签约、启用。发放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资金1277万元,为23612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1212万元。

  三是以协同高效服务为着力点,持续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上半年共为12214名逝者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343万元。指导各区(市)加快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选址规划和建设,已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10处。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静默认证”,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支出慈善资金118.7万元,对20个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100名在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1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缓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03
大众网记者:市卫生健康委今年上半年在民生福祉提升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雷: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立足主责主业,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提升工程,全市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全面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全力推进智医助理系统建设,制定《枣庄市基层医疗机构“智医助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建设评审,积极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村卫生室设备配备,持续提升村卫生室设备配置水平和就医环境,目前全市86.5%的村卫生室配备了智慧随访设备,70%的村卫生室完成康复理疗设备配备,67.6%的中心村卫生室配备了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更加牢固。

  二是强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实施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全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和县域龙头专科17个。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本土特色中药材精深加工,促进“中医药+”产品研发推广,与枣庄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吉美大健康产业公司合作研发本地特色药材酸枣仁口服液,遴选认定我市特色中药材15种。

  三是扎实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不断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效供给,今年新增备案托育机构9家、新增托位数2200余个,备案托育机构累计达21家、托位数12840个,提前完成省定年度任务目标。高质量完成国家人口监测项目,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2021年全省综合督查考核中位列第一。开展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累计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检查3753人、发放叶酸23316瓶。有序推进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已开展检查13654人。启动第三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5家,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机构增至26家。认真落实老年优待政策,上半年全市共拨付高龄津贴、老年人优待补贴资金约2300万元。

  四是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深入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全市共设置互联网医院4家,7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8家三级公立医院均实现检验结果线上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就医便捷度。开展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专项行动、民营医院专项巡查,净化了医疗卫生行业风气。组建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提升工作专班,以“市长热线”为抓手,全面梳理、归纳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定期进行通报约谈,倒逼医疗机构压实责任、改进工作。先后组织到青岛、威海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群众满意度提升、妇幼健康、基层卫生等工作经验,启发工作思路,促进工作提升。

  五是聚力推进新医药产业。全力加快新医药产业项目建设,今年共有省、市级重点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近150亿。全力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完成签约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个、过10亿元项目2个,转开工2个。筹建枣庄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联盟,成功创建山东省第四批医养健康产业“雁阵形”集群,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遵循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双线作战,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枣庄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卫生健康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04
枣庄日报记者:今年市文旅局在“建满意枣庄 文旅在行动”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爱云: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创建“满意枣庄”,积极开展满意度提升行动,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举办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以“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3至5月份,举办了枣庄市第八届读书朗诵大赛。6月2日,举办了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活动现场同时开展了“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市中区非遗日展示活动和文化生活满意度宣传,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24.16万人。6月11日,举行了“山东手造匠心枣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开展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顺应文旅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以“新文旅·惠生活”为主题,策划推出“六大板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6月2日,与全省同步举办了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举办了“书香城市·枣阅读”图书博览展销会、“山东手造  匠心枣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暨枣庄市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活动。

  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受疫情影响,本年度送戏曲进乡村活动启动较晚。5月底,开展了2022年度戏曲进乡村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通知》,要求在全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强化考核管理,规范惠民演出,确保送戏下乡任务高质量完成。各区(市)分别与演出单位签订了《演出合同书》和《演出承诺书》,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出内容要求,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为防止严禁弄虚作假套取演出补助,庄户剧团完成演出后,填写《演出回执单》,并对演出现场拍照留存资料。

分享到: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46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