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峄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夯实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积极争取资金,为文化活动室更新配置相关文化活动用品。加大对镇、村两级免费开放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建议镇(街)配备村级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保障村级公共文化场所日常免费开放。积极推进城乡书房建设,争取年底前建成2处。
二、注重培训,提升乡村文化人才技能。一是请进来,进行分批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各镇街、村居(社区)文化人才到区文化馆接受专题培训,提升其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力。二是走出去,开展专题培训。组织舞蹈、文艺专业老师等深入镇村,对广场舞队员、文化爱好者等进行辅导培训,开展“书法进校园,笔墨润童心——书法进校园公益培训志愿服务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草编蓑衣公益培训”等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学习需求。三是上大课,组织集中培训。举办全区文化人才培训班,组织非遗、戏曲、舞蹈、书法等夏季公益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人才技能。
三、丰富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榴光溢彩 福乐峄城”--2024年“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峄城欢乐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扎实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活动,采取“主体活动+系列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形式,增强文化活动吸引力。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积极策划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二是举办“黄河大集”系列活动。开展面向乡村的文艺演出、民俗活动、非遗集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黄河大集文旅消费品牌,为群众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按照“群众点单、基层报单、文化馆派单、政府买单”的服务模式,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
四、鼓励创作,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一是推出一批优秀主题文艺作品。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廉洁文化建设、石榴产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等主题策划选题,推出一批扎根泥土,贴近生活,接地气、扬正气的优秀作品。二是开展精品剧目巡回演出。鼓励引导庄户剧团等基层文化力量参与小戏小剧创作,打造一批舞台文艺精品,提高“戏曲进乡村”演出质量。
五、广泛宣传,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获得感。一是引导镇、村发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作用。发动镇村两级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戏曲进乡村”过程中,让本村民间艺人等参与文艺演出。在演出前敲锣打鼓进行“巡村”宣传,提高群众对演出的知晓率、参与率。二是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扩大宣传。积极同融媒体及各镇(街)沟通对接,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宣传,扩大受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