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市)信息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滕州实践

时间:2024-05-30 09:48:48  来源: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近年来,滕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城市定位,按照“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发展理念,以推进“两区”创建工作为重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文旅赋能作用,推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乡村文旅消费增长点,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构建全域发展格局,文旅深度融合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是高标定位科学谋划。按照“一城一园一山一水”总体思路,精心打造南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线墨子科技文化城、北线生态乡村游三条全域旅游线路,构建湿地康养度假区、农业休闲体验区等五大文旅功能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规划建设莲微绿道旅游公路,将莲青山、龙山龙湖、微山湖湿地串联成线,沿途布局和美乡村,打造“鲁南风景道”。二是高效推进稳步落实。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工建农服旅”五大板块之一统筹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文旅工作,成立特色文旅产业专班,组建滕州文旅发展集团,设立墨子科技文化城创建5A级景区和红荷湿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大片区指挥部,推动滕州文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高点规划全域联动。立足各镇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全市6个创新引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7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编制《滕州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滕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文旅深度融合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深挖文脉明优势。完善文物登录制度,全面摸清全市文物底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近700处,其中国保5处、省保60处;国有博物馆7处,是全国唯一拥有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县级市。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电子档案库,收集非遗线索700余条。《柳琴戏》《鲁班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10项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73项被列入枣庄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评选滕州首批非遗工坊10家,成功申报枣庄市首批非遗工坊5家,省级1家。二是夯实阵地筑根基。建设孔子学堂和农家书屋共建点126处,农家书屋和儒学讲堂共建点120家,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成了汉代遗址博物馆等乡村博物馆110处,建成大韩村、杨楼村等乡村文物展览馆12处,建成村史、民俗馆126家。三是修缮开发提品质。系统做好北辛遗址、官桥村南墓群等22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1亿元,对龙泉塔、滕县麻风病院旧址、张氏祠堂等31处重点文物进行修缮;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试点工作,2021年,羊庄镇庄里村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红色文化特色村;2022年,级索村文史馆、柴胡店鲁南民俗博物馆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社区)博物馆。

三、创新乡村文旅产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

一是注重融合的双向发展。滕州不断强化乡村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引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消费助推乡村文化产业优化发展,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积极推动培育省级精品文旅名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组织申报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乡村好物仓”、乡村文创品牌、乡村旅游体验基地、乡村旅游创新企业等。二是注重融合的多元发力。探索“文旅+美食”“文旅+体育”“文旅+非遗”“文旅+康养”等多业态,鼓励各镇街依托自身特色资源打响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带旺旅游消费;将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策划组织乡村文化体验活动,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出善国山水诗意游、历史文化研学游、红色记忆感怀游,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三是注重融合的整合利用。将乡村的文化遗迹、特色建筑、民间技艺、田园风光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积极构建乡村非遗文化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园、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新型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工业、研学等旅游业态,形成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文旅产业链。目前,滕州建成九龙湾湿地公园等一大批乡村文旅重点项目,推出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健康养生等6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全市国家2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到18处,省级旅游特色村、景区化村庄达到31个。

四、擦亮特色文旅品牌,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一是持续壮大节会文化品牌。成立统筹全市节会工作组织机构,创新策划举办墨子文化节、鲁班科技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等节会活动,不断壮大滕州节会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制定“山东手造·善品滕州”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成立手造产业专班,开设鲁班工坊、非遗工坊等手造空间,成立“滕州有礼”两创基地,在枣庄地区率先建成手造展销中心,搭建滕州优质文旅商品展销平台,引导拓宽手造产业链,努力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二是持续打造场馆特色品牌。坚持墨子文化“招手”、生态休闲“留人”,支持红荷湿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墨子科技文化城创建4A级景区步伐。滕州市坚持以创建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为抓手,成立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提升博物馆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墨子云智能访客平台打造全球最大、功能资料最全的墨学文化大数据平台三是持续提升特色活动品牌。打造具有山东风范、展现枣庄特色、彰显滕州风韵的“中华善城、好客滕州”文旅品牌,举办“黄河大集·善品滕州”系列惠民活动,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策划“寻味善城”贺年会、民俗文化体验季、鲁班故里行、龙狮争霸赛等22项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持续升温滕州夜经济,创新推广“绿巨人”文旅产业模式,吸引周边更多市民来滕旅游、购物、住宿,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滕州将进一步加强乡村文旅产业全方位融合与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全面升级,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滕州力量。

(一)树牢文旅融合“大产业”新发展理念。改变乡村单一粗放产业发展模式,整合优化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生态、信息、劳动力等各要素资源,将乡村文旅品牌设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接待服务体系综合考量与乡村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就近就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因素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圈,推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

(二)发动全民参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发挥文物单位、旅游协会、科研机构、志愿团体等社会组织公益服务职能,增强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企业的土地、文化、资本、空间等资源整合功能,加强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提升文化商业价值转化能力;发挥“村两委”的组织管理功能,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提升实际管理能力;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激活村民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打造覆盖乡村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文旅数字化与智慧化管理,发展乡村文旅数字融媒体做好乡村文旅营销,利用新技术重构乡村文旅场景,打造线上一站式文旅数字化服务,使游客尽情体验沉浸式云上文旅。构建乡村文旅“数智”平台,提高线上线下文旅运营管理效率和风险预警与应急保障能力,增强现代科技与文旅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动力。


分享到: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