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市)信息

枣庄市山亭区坚持“四‘游’齐进”“四‘能’共释”加快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时间:2021-12-03 10:00:47  来源:山亭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近年来,山亭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创新实施闲置村落“复活”、传统文化“振兴”工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生态资源“集聚”发展,全力发展乡村休闲游、特色体验游、品牌文化游和大美全域游,以点带面、以面连线,聚力推动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有效路径。该区乡村旅游市场火爆,涌现了九曲花海、活力李庄、音乐大道等一大批网红打卡地,前三季度全区共接待游客24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

一、“复活”闲置村落,做大乡村休闲游,为乡村振兴“蓄能”

该区作为鲁南地区重要的劳务输出地,现有7.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随之出现了较多的空心村落、闲置院落。针对这一现状,该区敢于尝试、勇于破题,创新实施了闲置村落“复活”工程,昔日“空心村”蜕变成“活力村”、“闲置院”转变成“网红院”。

(一)创新业态蓄动能。依托老宅旧院的原始风貌、曲径通幽的生态环境,探索实施了闲置村落“复活”工程,先期以小李庄村、三合山顶村、高山顶村等闲置村落为试点,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等多种方式,对闲置村落、院落进行整体策划、统一包装、特色培育,打造新业态、积蓄新动能。比如,冯卯镇小李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村,全村220户、694人,其中闲置荒废无人居住的老宅老院66位,空心村现象严重。成立乡缘旅游合作社将闲置小院统筹起来,一期打造了左邻右舍、乡里乡亲、月季小院等28个业态小院,赋予文化、彰显特色,已成为网红村、摄影村和乡村旅游目的地,被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定为联系点,在央视《新闻联播》“十三五”成就巡礼进行专题报道。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其中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1.1万人次。

(二)精致建设蓄势能。按照“一镇一韵、一村一色”的特色定位,发挥“网红村”辐射作用,带动建设诗话山水、古风民俗、农事风情等功能型美丽村居,依势发展乡村休闲游,探索出一条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该区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片区3处、示范村158个,覆盖率达58%,正在创建全域美丽乡村;建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重点村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和景区化村庄39个;成功入选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名单。

提升环境蓄潜能。实施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全链条提升配套设施,深挖乡村休闲游潜能。累计投资15.5亿元,完成公路通车总里程1400余公里,建成760公里旅游绿道、243.3公里环湖绿道,新改建旅游厕所314座、旅游标识标牌267块,实现景区景点旅游公交、标识全覆盖。高标准制定了“山亭人家”农家乐和“鲁南民宿”服务标准,已发展旅游购物店40余家、精品民宿26家、住宿酒店77家,接待床位达到8000张,其中国内第一家以集装箱航运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柜族部落荣获中国春博会民宿展金奖。

二、“转型”传统产业,做活特色体验游,为乡村振兴“汇能”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开展休闲采摘、产品加工、农事参与、精品赛事等体验活动,集聚乡村人气,汇能乡村振兴。

一)休闲采摘体验。依托55万亩特色林果基地优势,已建成万亩枣园、中华樱园、洪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3、省级开心农场13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4个,着力壮大火樱桃、长红枣等乡村旅游特色采摘品牌,年可接待游客42万人次,采摘体验农业效应日益凸显。

(二)产品加工体验。实施“围绕农业抓工业”战略,推进农业产业链开发,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资源,统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区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其中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汉诺庄园、润品源、豆制品基地),开发葡萄酒、休闲食品等100余种系列旅游产品,使工厂成为旅游景点、城镇成为旅游集散地。

(三)农事参与体验。引导合作社和特色种养殖基地进行“定制化生产”,培育发展认养农业、渔事节会等体验活动。比如,山东省10大水库之一的岩马湖水库通过“产业+合作社+基地+渔民”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当地渔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养殖分红,年均获益达150万元。5月份,开展了“岩马湖捕鱼节”体验活动,共吸引1万多名游客参与,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双赢局面。

(四)精品赛事体验。紧抓“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机遇,着力培育户外登山、自行车运动、生态田园等体验式体育旅游项目,已连续筹办多届梅花山山地自行车、抱犊崮登山、月亮湾太极拳、环岩马湖半程马拉松4项精品公开赛,年可接待参赛、锻炼、观光游客12万人次其中梅花山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是省内唯一一个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环岩马湖绿道被文旅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1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三、“振兴”传统文化,做强品牌文化游,为乡村振兴“聚能”

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做强品牌文化游,放大文化效应,让乡愁植根美丽乡村,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一)红色文化的赓续与发展。深耕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建设了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根据地遗址)、王家湾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适时推出了八路军食堂忆苦思甜餐、豆选法选举等体验活动,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游,每年可吸引35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其中,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乡土文化的保存与修复。重现乡土文化,重建乡土价值,采用“修旧如旧”方式,对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区域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累计投资10余亿元,建设了4A级景区——翼云石头部落度假区,建成了冯卯库区移民博物馆、水泉酱油公社、小邾国历史文化馆、豆制品文化展览馆枣文化展览馆等乡土文化记忆馆12。其中,翼云石头部落度假区对原兴隆庄村的石板房进行维修改造,还原鲁南特色乡土文化,填补了鲁南地区山水原真休闲游空白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收入6000万元。

(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山东琴书、泥塑、皮影戏、打铁等非遗民俗文化走进乡村旅游点,在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使得民俗文化实现了创造性传递与复兴。其中,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发展到200余个品种,作品传入美、法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四、“集聚”资源禀赋,做靓大美全域游,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乡村游“串联”全域旅游新格局。高标准编制了《山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以乡村游为主线,统筹推进美丽景区+美丽道路+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六美共建”,将景区游、文化游、工业游、乡村游串联融合”,全力打造“山亭大公园”,倾力发展大美全域游。目前,高质量打造了美丽乡村、休闲度假、红色研学、历史文化4条全域游线路,已成功创建山东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唯一。

(二)乡村游“拓宽”基层治理新路径。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实现多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旅游治理进入法治化轨道。同时,在乡村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点、村居,村民自愿组建“百灵鸟”、“崮乡义警”“网格睦邻”等旅游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张力重塑乡村乡民的公共精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性。比如,冯卯镇小李庄村连同岩马水库环湖绿道、九曲花海最美公路、音乐公路等景点,在乡村游异常火爆的同时,难免会引发邻里矛盾、农户与游客纠纷等问题,该村成立了“网格睦邻”志愿队,实行党员街长制、坐班制,及时协调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极大地释放社会正能量、孕育乡村好风尚。

(三)乡村游“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741名建档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占全区贫困人口的15.3%,旅游扶贫做法全省推广,其中兴隆庄村整体搬迁脱贫做法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紧盯乡村游多元需求,同步发展美食民宿、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种业态助农增收,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80元,同比增长5.8%,增幅全市第一,其中乡村游带动的收入约占1/3。通过发展以乡村游为主线的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游与农业共生共建工业互促互利、与服务业相融相通,助推产业持续优化,1—10月份乡村游带动镇街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同比增长33.5%48.3%35.2%,为乡村振兴“赋能”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点燃”新引擎。

分享到: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内容保障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运行维护 地址:枣庄市新城区 电话:0632-3224760
备案编号:鲁ICP备11016190号-1 网站标识码:3704000009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