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燕:我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分支机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场馆,常年坚持免费开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提升服务效能。五一至十一期间,场馆延时开放到晚7:00。中心及各分支机构持续打造“文化润心,枣城有戏”文化服务品牌,截至今年十月底,共举办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1808场,有力助推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一、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让群众文化幸福指数更高。
今年来,枣庄市文化馆积极投身到“文化惠民”活动中。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节庆节点组织开展了“冬春文化惠民服务下基层”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第二届“小群星奖”大赛,周末公益“市民影院”、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40余场,受益群众23万余人次。十一国庆期间在山东省文化馆开展了非遗文化枣庄周活动,我市承办了山东省文化馆长会议及全省青年歌手大赛和全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等省级活动。
二是认真开展公益文化推广培训。开展春季、秋季公益培训及暑期少儿公益培训,共举办声乐、舞蹈、书法、绘画、葫芦丝、民族鼓、太极拳、瑜伽、模特、曲艺等19门课程;开展艺术普及进机关活动,线上推出了26场文化慕课,全年累计培训课程1060余课时,培训人数28000余人。
三是不断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开展了67场艺术展播、126项“山东手造 匠心枣庄”系列宣传活动、46场“非遗”文化直播间、120期“文化枣知道”线上展播,服务线上群众43万余人次。开展枣庄“村晚”优秀获奖作品展演、非遗进校园、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270余场次,线上播放量达43万余人次。
二、着力全民阅读推广,让群众文化底蕴更厚。
市图书馆持续在全民阅读推广上发力,一是以读者服务为基石,提升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效能。对文献资源配置进行精细化调整,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献信息资源满足读者需求,通过政府公开招标 以及"你选书我买单--云采书"等方式,全年加工入藏图书9000余种、20000余册,征集地方文献200余册,订购报纸、杂志400余种。在持续做好免费开放的同时,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法定节假日期间服务更优质,截止目前全年共接待读者26万余人次,文献外借 30余万册次。
二是纵横扩展全民阅读,提供多元文化滋养。阅读推广品牌日臻完善,每年的"两赛一会"(枣庄市第十届读书朗诵大赛、第七届少儿诗词诵读大赛、枣庄市第七届青少年读书故事会),“乡村阅读行”、“乐读绘本”、“小小图书管理员”、新春灯谜会等品牌活动影响更为深入人心;举办“诗文鲁南”系列公益讲座、枣庄市第二届族谱文化节等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无障碍观影"助盲、盲文图书借阅等活动方便特殊群体。
三是数字阅读体验进一步深化拓展,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云图有声”、“上业百科”等特色主题数据库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和更为海量的阅读资源,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数已近3万人,网站浏览量超600万。在首届中国图书馆论坛暨2024年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枣庄市图书馆被评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五星图书馆”,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总排行榜”百强 。
三、开展让文物活起来行动,让群众文博事业发展成果获得感更强。
市博物馆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出了多项便民举措。一是提供更为便捷的参观渠道。取消了入馆预约,可通过身份证、社保卡、线上线下登记等多种形式入馆参观,日常提供免费公益讲解和自助讲解服务,设置轮椅、母婴室等,丰富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便民服务,展现博物馆的人文关怀。
二是积极开展公益社会教育活动,组织课桌上的博物馆活动35场,开展社教活动59场,举办流动博物馆活动10场,开展“童讲枣庄”小小讲解员培训4期。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打响“联百校 润童心——课桌上的博物馆”“我们的节日”“童讲枣庄”等枣博教育品牌。
三是多地互联提升陈列展览水平。开放了《枣庄市历史文化基本陈列》《镜中历史》等4个常设陈列展览,举办《贴得人间喜气来——枣庄、晋江木版年画联展》《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展》等临时展览14场,与重庆、湖北、淮北对外交流展7场,推出12期《龙起中华——中国龙文化百馆联展》线上展览,微信公众号关注量总计达5.9万余人,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火起来,截至10月底,服务群众4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