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花鼓起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是当时台儿庄运河两岸比较流行的演出形式之一。
鲁南花鼓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方式。运河花鼓这种表现形式,不但地方特色鲜明,接近生活,能够渲染节日气氛,而且能够体现出鲁南运河两岸人民的粗犷、豪放,以及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深受老百姓欢迎。
鲁南花鼓是一种载歌载舞,以打击乐为主,场外擂鼓者为总指挥的秧歌群舞。打击乐主要包括:一面大鼓、两副大镲、两副小镲、一面小锣;吹奏乐有唢呐等。
鲁南花鼓融歌、舞、打击乐三位于一体,表演幽默风趣,动作粗犷奔放,唱腔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的走街串户时在广场表演,旧时花鼓队进村后,打击乐要先进入架屋(敬神的房子)拜神、祭祖,喊号“南无阿弥陀佛”,祈祷神灵保佑人寿年丰,村里摆烟茶糖果招待,然后进行表演。